如果說照片能讓瞬間的記憶走向永恆,那麼動態影片就是導引一個人走進另一個人的記憶裡,用第一人稱感受著別人的故事。
跟著Oli Vie Design學攝影 2020/08/10
當你開始用鏡頭說故事,那麼學會構圖、取景、視角與運鏡將可以讓你的故事更引人入勝,構圖就是設定一部影片風格,包括畫面色彩、結構配置、轉場手法、甚至影片節奏,大部分的動態影片在前置作業時就會先完成配樂,原因就在於音樂節奏能夠很快的帶領製作團隊找到一起前進的方向與調調。而取景能讓觀看者更快切入故事軸心,視角則能形塑出影片所要講述的故事情緒,讓觀看者彷彿能「感同深受」。
今天跟讀者們分享的重點則在「運鏡」,完美的運鏡效果不僅能牽引出高潮跌起的戲劇張力,還能提升影片的整體質感,也就是說學會流暢的安排運鏡,你就能製作出一部看似「厲害」的作品。
運鏡一 | 橫搖鏡頭或稱搖攝鏡頭(Pan Shot) : 攝影機座台位置固定,而攝影鏡頭以水平方式移動,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這樣的動作能讓觀眾即時目睹影片情節的推進,並且增加影像的真實感。

運鏡二 | 直搖鏡頭(Tilt Shot) : 攝影機座台位置固定,而攝影鏡頭垂直、上下移動,這樣的動作能把觀眾的注意力移轉,如時空、場域交錯、或暗示畫面前後演員的故事關聯性,很多綜藝節目在場地轉換時也會用Tilt鏡頭帶過。

運鏡三 | 推拉鏡頭(Dolly Shot) : 攝影機焦距不變的在平順的軌道(或輪椅)上移動,讓觀眾彷彿能跟著畫面一起前後移動。推拉鏡頭有強烈的敘事性與視覺強度,在使用頻率上要特別留意,而推拉鏡頭又分成Dolly in (推鏡)與Dolly out (拉鏡),推鏡適合演譯「解開故事迷霧」,而拉鏡適合詮譯「災難之後的生無可戀」,像是侏羅紀世界2中一隻站在碼頭上的腕龍,因來不及逃生,絕望的殞落在火海之中,而鏡頭隨著船支遠去的畫面,就非常扣人心弦!


運鏡四 | 跟拍鏡頭(Tracking Shot) : 當拍攝畫面有追逐的橋段的時候,就會用到跟拍鏡頭,而跟拍鏡頭為了讓畫面更清析,通常會搭配三軸穩定器。如果跟拍畫面秒數較長時,建議搭配推拉鏡頭(Dolly Shot)和搖攝鏡頭(Pan Shot)去互補,讓畫面有時帶到演員動態特寫、有時拉出穩定的中景或遠景,使影片內容更加生動。

運鏡五 | 升降鏡頭(Crane Shot) : 將攝影機固定在升降機上,隨著鏡頭垂直上升,帶出壯闊的場景,這樣的鏡頭通常會在影片開場、結尾,或是強調重要場景時,其效果往往能夠讓人耳目一新,像是阿凡達的奇幻國度或是索爾住的阿斯嘉星球第一次亮相的時候,就用到升降鏡頭逐漸攀升,塑造出豪華大景的場面。不過愈來愈多人會以空拍機取代升降機來降低拍攝成本。

建議讀者們下次也可以拿起攝影設備,在你的鏡頭裡加入不同的運鏡手法,讓你的影片效果更富戲劇張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