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影片前先思考這5件事。也許你不一定要拍形象大片!
結束WFH的日子後,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出現了,那就是詢問拍攝「企業形象影片」的人變多了,大部分都是因為5-7月三級期間,因應疫情各大企業多多少少都有調整服務項目,像是實體商店增加電商或外送服務、會展產業增加線上會議服務、傳產製造業加速投資自動化生產設備、非防疫飯店之客房轉型個人工作室、開發出新的產品或服務等,但你真的需要企業形象影片嗎?主題又應該怎麼切入?
本篇Oli Vie Design整理了最常被問、最容易被卡關,同時也是企業投資形象影片前應該考慮的5件事。
問題1. 為什麼要拍企業形象影片?
拍攝形象影片往往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一支3-5分鐘的原創影片無論是用字卡動畫或出機拍攝,基本上都是十萬起跳,隨著動畫的難度、拍攝天數增加、演員人數、場地時間與音樂版權等等,費用也會不斷疊加上去,因此拍攝影片前必須好好思考,企業形象影片可以為公司帶來什麼樣的效益,或者不拍會怎樣?
舉例來說,承億文旅在全台共有6間設計旅店,面對疫情衝擊訂房量大減,於是飯店推出「WFHotels日租辦公」,這項服務若是短期的,其實還不如把預算拿去做「新聞置入」或是拍低成本的開箱短片並加碼廣告投放,若日租辦公的服務是長期供應就很適合拍成形象片,無論是用沉浸式的手法,突顯環境與服務優勢,投射出市場需求長期宣傳,或是為企業紀錄下「面對困境正面迎戰」的企業精神都很適合。但首先要釐清一個問題,公司要製作的是形象影片、企業簡介還是想推廣新的產品或服務?
- 企業形象影片 : 通常著重在傳遞企業精神或創造品牌價值,不論是在企業內部實景訪談拍攝,或是以故事描繪的手法引人入勝,目的都是讓觀眾產生品牌印記,汽車品牌與金融企業都非常偏好這樣的影片型態。
- 企業簡介影片 : 比較著重於「紀錄」,包括企業發跡史、創辦人理念、核心產品或服務、企業規模、國際化程度、企業社會責任等,許多業務拜訪客戶或是參展時,都會播放企業簡介影片。
- 產品/服務影片 : 當影片有播放時間有限或是想強調新產品時,就可以20%的企業形象搭配80%的產品介紹,讓二次拜訪的客戶或是特定需求的客戶留印象。
問題2. 這支影片主要是想拍給哪些人看?
其實很多時候企業影片是拍給員工和客戶看的,紀錄式的影片往往具有張力與共鳴,不僅可以凝聚員工向心力、也可以向客戶或向投資者展現經營實力。
舉例來說,有一次我陪著某品牌的行銷主管到三立電視台簡報,為了讓電視台能徹底的了解品牌的面貌,行銷主管花了2個小時簡報,結果輪到三立進行公司簡介時,三立只用了一支5分鐘左右的企業簡介影片,就取代了冗長又缺乏溫度的PPT簡報,三立以紀錄片的形式從企業初心到品牌成就,在傾刻之間便傳遞了企業文化與核心價值,並搭配時而溫馨、時而磅礡的文字與配樂,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給員工看 : 用途包括企業週年紀錄片、招募員工、教育訓練等,內容上除了分享公司經營的里程碑、展望未來的雄心之外,還會著重在員工互動、企業福利與內部成長,向員工傳達企業照顧員工的決心與企業永續成長的實力。
- 給客戶/投資者看的 : 影片切角除了傳達企業價值與規模之外,還會增加企業社會責任與中長期展望,一方面可以輕易的完成初訪客戶破冰,一方面也可以強化投資者的信心。
- 公開給大眾收看 : 影片切角常以故事手法來包裝企業精神,不只希望與觀看者產生共鳴,更期待影片被大廣的分享,觸及更多的受眾,以提高消費市場對企業的評價。
問題3. 這支影片要解決現階段的什麼經營問題?
以會展業來說,疫情下大型展館就像被按下休止符,所有的實體活動都被取消或延期,於是會展業者紛紛把目光投向線上會議,尤其是國際性的線上拓銷展,因此企業形象影片的目的就會放在「企業規模」、「服務項目」與「國際化」三大面向,協助企業擴展至海外市場。
以服裝業來說,後疫情時代「運動機能服」的市場需求成長,紡織傳產股紛紛看漲,因此服裝品牌也陸續投入開發相關產品,企業形象影片的目的就會放在「生活風格」與「品牌價值」,強調品牌所引領的趨勢與TA的生活息息相關。
你的企業正面臨什麼樣的階段性改革?拍攝一支形象影片可以為企業打開下一個階段的大門嗎?
問題4. 這支影片什麼時候會派上用場?
一般而言,在完成拍攝企劃溝通與報價之後,從腳本到完稿需要至少3個月的時間,包括製作分鏡腳本、開拍前準備需要至少一個月,出機拍攝約2-3天,接著後製剪輯約3週,然後會進入到校稿期約一個月的時間。因此,一支企業形象影片從提案到首播,請至少預留三個月以上的時間較為妥善。
其實經驗上來說,校稿花的時間是最難掌控的,因此前置期充分溝通非常重要,腳本企劃參與者除了提案單位之外,建議公司的決策層、管理層甚至財務單位都應該一同參與,以確保影片投資趨近於公司期望。
問題5. 這支影片還會在哪些地方播放?
最後,影片會在哪些媒體平台播放也必須提前與拍攝團隊溝通,因為不同的媒體管道所需要的規格、秒數都不盡相同。舉例而言,影片一般都會在Youtube上架,因此規格為1920*1080 (16:9),若需要同時在Facebook與Instagram播放,則最好剪成1080*1080,那麼拍攝時主視覺就必須集中在鏡頭中段,如果拍攝前沒有溝通尺寸規格,最後就會很難剪輯或是必須增加額外的費用。
此外,我們常常聽到客戶告訴我們希望增加影片觀看次數,所以也建議大家如果KPI有「觀看次數」的壓力,在預算上就要保留廣告費用,才不至於拍了一支大家都滿意的影片,最後就靜靜的躺在公司的Youtube頻道裡喔。
Oli Vie Design : service@oli-vie.com